一、基本概况
课程名称:GPS原理与应用
课程代码:234010004
课程类别:专业基础课
学时/学分:42/2.0(其中理论42学时,实验0学时)
需预修课程:测量学、线性代数
适用专业:适用地理信息科学本科教学
课程简介
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。GPS由于其自身的独特的优势,GPS目前已经应用也越来越广泛,GPS、RS、GIS共称为“3S”,其对于地学领域的信息化意义重大。利用GPS进行测量,特别是大范围的控制测量、工程领域的精密测量,它的速度,精确性都是非常高的。所以,对于GIS专业的学生来说,GPS是用于GIS的前期的数据获取的理想工具,学生学好了GPS,就可以拓宽知识面,便于以后进行3S集成方面的学习。
二、教学目标
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:
1.理论、知识目标:掌握有关GPS测量原理、利用GPS进行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及后期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。
2.能力目标:培养学生对已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,能够综合利用GPS理论和操作解决实际问题。
3.达成目标:使学生掌握GPS基本原理、主要技术方法,对GPS测量的内外业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,对GPS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情况应有一定的了解。
三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
第一章导论(讲课4学时;实验0学时)
教学内容:
定位技术发展;
GPS的特点、组成、原理;
其他GNSS简介。
教学要求:
了解定位技术的历史发展,掌握GPS的概念、组成、应用,了解目前各国建设的其他全球定位系统。
本章重点、难点:GPS的基本定位原理。
第二章 GPS定位的坐标系统及时间系统(讲课4学时;实验0学时)
教学内容:
协议天球坐标系、协议地球坐标系;
国家、地方、WGS-84坐标系;
时间系统。
教学要求:
理解、掌握定位系统的空间坐标系统和时间坐标系统;
本章重点、难点:天球坐标系和地球坐标系统。
第三章卫星运动轨道及信号(讲课6学时;实验0学时)
教学内容:
开普勒三定律、开普勒轨道参数;
GPS卫星星历、导航电文;
GPS 载波信号。
教学要求:
掌握开普勒三定律和开普勒轨道参数,理解GPS卫星星历、导航电文和载波信号的概念和构成。
本章重点、难点:开普勒轨道参数。
第四章 GPS定位原理(讲课12学时;实验0学时)
教学内容:
伪距测量原理;
相位测量原理;
差分GPS测量原理;
“清华女生破解北斗卫星信号事件”讨论。
教学要求:
要求学生掌握伪随机码生成和测距原理、理解载波相位测量和差分测量的基本原理,能利用所学知识对相关的社会事件进行分析。
本章重点、难点:伪随机码生成和测距原理。
第五章 GPS接收机设计基础(讲课4学时;实验0学时)
教学内容:
路径衰减;
信号搜索。
教学要求:
要求学生了解GPS接收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。
本章重点、难点:GPS信号捕获。
第六章 GPS测量的误差来源(讲课4学时;实验0学时)
教学内容:
GPS测量误差的分类;
卫星、传播、接收机及其他误差来源。
教学要求:
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GPS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减少误差的措施。
本章重点、难点:GPS测量误差的来源。
第七章 A-GPS和其他GNSS(讲课4学时;实验0学时)
教学内容:
A-GPS原理;
GLONASS、BeiDou、Galileo、QZSS。
教学要求:
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辅助GPS基本原理,同时了解目前各国建设的其他全球定位系统和GPS的异同。
本章重点、难点: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比较。
第八章 GPS应用举例(讲课4学时;实验0学时)
教学内容:
GPS在测绘、遥感中的应用;
GPS在体育中的应用;
定位相关APP。
教学要求:
通过本章的学习,了解GPS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。
本章重点、难点:怎么利用学习的GPS理论和操作解决实际生活或生产问题。
四、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
本课程的成绩将由平时成绩(考勤、课堂提问及作业)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,其中平时成绩占30%、期末考试成绩占70%。
五、教材及参考书目
教材:《GPS原理及应用》(第二版),李天文主编,科学出版社,2010年,。
参考书目:
《GPS原理及应用》第二版,李天文主编,科学出版社,2010年,标准书号:ISBN 9787030265036;
《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》第二版,刘基余主编,科学出版社,2008年,标准书号:ISBN 9787030219954;
《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教程》,黄劲松等主编,武汉大学出版社,2010年,标准书号:ISBN 9787307071797。